
2024年初,OpenAI CEO奥特曼预言AI时代将诞生估值10亿美元的一人独角兽公司。这一设想正逐步走向现实。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尤其是Agent能力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,创业生态正经历深刻的变革,相关案例频出,引发对未来组织形态的广泛讨论。
奥特曼的预言渐成现实
2024年初,奥特曼提出,AI时代即将出现估值10亿美元的一人独角兽公司。当时这一预测似乎遥不可及,但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。海外一份”顶尖精益AI原生公司”榜单引起了广泛关注,该榜单长期追踪那些团队规模小但营收可观的初创公司。数据显示,这些公司的平均团队规模为27人,年度总收入却接近38亿美元,单个员工的估值超过了1亿美元。预计到2025年,随着Agent能力的深入应用,一人独角兽公司的前景将更加清晰。
智能组织将成为主流,传统管理模式受挑战
在近日的长江CEO 20周年论坛上,阿里前总参谋长、长江商学院前战略管理教授曾鸣表示,智能组织将在未来十年成为主流。他认为,未来的公司核心员工数量将不会超过百人,个人能力的优势将被极大放大,传统的管理思路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。在以AI为核心的公司中,传统的”人管理人”的模式将转变为”一个创始人管理一群AI Agent”。
Claude Sonnet 4.5发布,预示”一人公司”时代的到来
9月30日,Anthropic发布了Claude Sonnet 4.5,并称其为”世界上最好的编程模型”。该模型能够连续从事复杂工作超过30小时,编程和数学能力超越了前一代旗舰模型,价格还降低了80%。行业人士认为,顶尖编程能力和可负担的价格结合,预示着”一人公司”时代的到来。iGent AI的CEO表示,Sonnet 4.5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处理超过30小时的代码,使工程师不再需要庞大的团队支持。
AI编程赛道的成功案例
最接近一人独角兽公司的案例出现在AI编程领域。以色列的氛围编程公司base44由90后程序员Maor Shlomo独自创办,未进行外部融资。去除大模型token成本后,该公司在5月实现了18.9万美元的利润。成立仅6个月后,就被海外互联网巨头Wix以8000万美元收购。Maor Shlomo大部分时间独立运营公司,管理”AI团队”编写代码。他表示,在过去三个月里,自己几乎没写一行代码,但Base44前端变化显著,代码皆由AI编写。他认为,随着大模型的进步,团队规模和资金不再是某个领域胜出的必要因素。同样,Cursor母公司Anysphere在只有12名员工时估值就达到了4亿美元,目前约有60人,年化收入5亿美元,估值约99亿美元;文生图领域的Midjourney靠40人的团队实现年营收5亿美元,未进行外部融资,估值高达100亿美元。
曾鸣的观点:个人能力被放大,组织形态将改变
曾鸣接触了众多创业团队后发现,AI团队的规模都非常小。他讲述了一个硅谷创业者的故事,去年夏天这位创业者因管理30多人的团队而头疼,而今年夏天,3人或10人的团队极为常见。人员多的创业公司多在做”用机器做成本还太高”的事,缺乏高附加值。顶尖AI研究员的学习成本大幅降低,他们可以利用元认知能力和AI工具快速学习并提出原创解决方案。曾鸣判断,一个人适应多个岗位后,未来组织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,变得更智能。
独立创业的适用性探讨
Maor Shlomo认为,独立创业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公司。如果创办B2B企业服务公司,需要组建销售团队和投入营销预算,单打独斗会很困难。但如果开发具有病毒式传播潜力的产品,能够快速实现产品市场匹配,独立创业则更具优势。
传统人力密集型企业面临挑战,国内外转型差异显现
长江商学院科技与运营教授孙天澍判断,传统人力密集型企业的核心优势在未来可能变成核心负债。SparkXGlobal创始人袁俊发现,海外企业正在快速向AI转型,从传统的人力工作模式转变为SaaS管理模式,而国内仍以人力密集型模式为主。300人左右的企业量级在中国相当于美国40至50人的企业量级,人效比例存在四至五倍的差距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