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GPT门”事件发酵:OpenAI未经许可更换模型,用户权益受挑战

AI快讯3天前更新 wuaiai
10 00

近日,因未经用户许可便擅自将ChatGPT模型降配并替换,OpenAI卷入“GPT门”事件,在网络平台引发轩然大波。用户普遍反映,无论是免费账户还是付费用户,所选择的模型均会被系统悄然更改。面对质疑,OpenAI回应称此举与正在测试的新安全路由机制有关。事件不仅触及用户对模型选择权的担忧,还进一步引出了商业道德和消费者权益的深层次讨论。

“GPT门”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,在于OpenAI未事先告知便私自更换模型。据AIPRM首席工程师TiborBlaho证实,OpenAI将所有ChatGPT用户重定向至两款低算力需求的“秘密模型”:一款为gpt-5-chat-safety,主要应对敏感场景;另一款为gpt-5-a-t-mini,针对违规情境触发极为敏感。这些模型属于推理型系统,只要涉及“违规”等关键词,就会立即介入。不论用户选择GPT-4还是GPT-5,系统都会基于语境自动切换,轻度动态交互亦能触发。

随着事件传播,越来越多用户现身发声。在社交平台上,有人指出使用gpt-4o时,只要输入“illegal”便会出现“thinking”,而gpt-4o本身并非推理模型,这印证了“模型被偷换”的说法。忠实的GPT-4.5用户Christina则发现,即便自己主动选择了GPT-4.5,依旧会被自动路由到GPT-5系列。Reddit上更多反馈显示,不少人感叹ChatGPT“蠢得像石头”,甚至付费200美元使用GPT-5的用户在LMArena测试中发现其表现落后于o3、4o等版本,说明大量请求已被引向低算力敏感模型。

“模型偷换”不仅带来用户体验下降,也激起了人们对AI掌控权的担忧。有人联想到科幻中的“天网”场景,认为专有模型供应商随时可能改变甚至中止服务,因此更加凸显开源模型的重要性。与此同时,部分用户直指这是欺骗性的商业行为。在澳大利亚,还有声音指出此类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法,对付费用户极不公平。

面对质疑,OpenAI副总裁兼ChatGPT APP主管NickTurley作出回应。他强调,目前正在测试的新安全路由系统,当对话触及敏感或情绪性话题时,会临时切换至推理模型或GPT-5,以确保回答更严谨。他补充道,若用户主动询问,ChatGPT仍会告知当前所使用的模型。显然,自此前“自杀事件”引发广泛关注后,OpenAI已着力加强敏感话题的处理,但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更换模型的做法,合理性仍存争议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