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鸿祎清华演讲:AI进入智能体时代,呼吁企业与高校同步转型

AI快讯5天前更新 wuaiai
13 00

在“清华大学工程管理创新人才教育与发展论坛暨清华MEM课程开放日”活动上,360集团创始人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周鸿祎发表主题演讲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已从大模型阶段迈向“智能体”阶段,这一新形态正在重新定义产业竞争力,并将深刻改变企业运行方式与人才培养方向。

智能体的崛起:从工具到伙伴

周鸿祎认为,过去我们把AI视作工具或算法,而今天的智能体更像是“能独立思考的虚拟员工”。他强调,“不能再把智能体当成软件,而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。”传统大模型擅长回答问题,却缺乏推理与决策能力;而智能体则能进行“慢思考”,具备规划、记忆、协作等能力。
今年,推理能力的突破、开源生态的成熟以及算力成本的下降,共同催生了智能体的落地。周鸿祎指出,智能体的四大关键特征——自主规划、持续记忆、工具调用与协同合作,使其能跳出被动问答模式,完成从“思考—执行—反馈”的任务闭环。

重塑竞争格局的“智能体经济”

“未来,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个‘赛博助理团’。”周鸿祎预言,智能体将赋能个体,形成人机协同的新格局。它们能全天候完成资料整理、内容创作、项目管理等任务,让个人成为“超级员工”,企业成为“超级组织”。
他举例,美国已有初创企业借助智能体,仅用数十人就实现千人产出效率,这正是“智能体经济”的雏形。他指出:“软件提供工具,而智能体能直接完成任务,这意味着智能体既在替代人力,也在替代软件。”

企业AI转型的五步法

面对这场技术变革,周鸿祎提出企业AI落地的“五步方法论”:

  1. 认知转变——将智能体视作“人”,明确其角色与职责;
  2. 小切口试点——优先在流程清晰、人力密集的环节试行,如合同审核、市场调研等;
  3. 构建虚拟团队——通过多智能体分工协作完成复杂任务;
  4. 业务专家主导——由懂业务的人牵头设计AI应用场景;
  5. 保持“人在回路”——关键决策由人类监督,确保安全可控。

高校使命:培养“懂AI的管理者”

演讲最后,周鸿祎呼吁高校加快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。他指出:“AI不会淘汰人,但会淘汰不会用AI的人。”未来的竞争力,取决于能否领导和指挥智能体团队。他建议高校开设“自然语言编程”等课程,培养学生的AI协作与指令设计能力,为“智能体时代”的到来奠定人才基础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